新聞動態
|
傳媒掃描
8月28日至31日,首屆“泛第三極地區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國際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昆明舉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第二次青藏科考植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分隊隊長孫航在會上說:“經過長期的調查,泛第三極地區植物多樣家底已經有了基本的數據、資料,植物多樣性起源、進化以及適應的研究也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的優勢及特色?!?/span> 泛第三極地區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國際前沿學術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泛第三極地區以青藏高原為核心,涵蓋東亞、南亞、中亞和中東歐等地區,面積約為200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億人口。泛第三極地區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和密集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是全球變化較為顯著和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不確定性較大的地區。 其中,中國西南及青藏高原是泛第三極中面積最大、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擁有眾多的經濟植物的野生種、近緣種,這些區域是研究植物多樣性形成演化的天然實驗室,在全球植物多樣性研究以及資源植物的發掘及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青藏高原為代表的泛第三極地區生態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如冰川退縮、凍土退化、泥石流頻發、草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對人類生存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研討泛第三極植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建立合作,必將推動泛第三極區域協同創新,引領植物學及相關學科研究,促進泛第三極區域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钡诙吻嗖馗咴C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表示。 孫航指出,近年來,我國在泛第三極地區植物多樣性形成演化等領域的研究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瀕危植物及物種多樣性喪失的速度正在得到遏制,植物多樣性家底基本弄清楚,綜合的植物多樣性大數據平臺正在建成與完善。 與此同時,泛第三極地區植物多樣性保護也面臨眾多挑戰。孫航指出,目前仍然有很多區域沒有進行過深入調查,物種形成機制、適應機制、共存機制等眾多的前沿科學問題還需要多學科綜合深入研究;植物多樣性受威脅的程度缺乏全面細致的評估,全球變化、人類活動、資源過度利用導致植物滅絕的趨勢仍沒得到有效抑制。 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從區域甚至全球尺度上交流泛第三極植物多樣性形成與維持機制等前沿科學研究最新成果,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區域高水平人才培養。 “未來,科學家還將繼續深入系統研究泛第三極地區山地植物多樣性形成、進化及適應機制,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研究,為有效保護植物多樣性提供理論基礎。同時探討植物資源挖掘與可持續利用的綠色發展新策略,共同應對全球化下植物多樣性受威脅的挑戰,推動制定泛第三極植物多樣性保護全球行動計劃,研究可持續利用的方法和途徑?!睂O航說。 會議還推動建立泛第三極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國際聯盟,旨在加強國際合作研究、資源和數據共享、人員交流與人才培養,建立一個開放、包容、自愿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植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專題、云南省植物學會、植物多樣性編輯部和云南中亞生物多樣性國際聯合實驗室共同承辦。 ?。茖W網 2023年9月2日) 來源: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76.shtm?bsh_bid=5968059700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